重点学科考核细则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考核标准 | 分值 |
学科管理 (45) | 学科建设 (20) | 1、对学科建设工作有计划、有实施、有总结、有对策 |
|
2、学科管理制度健全,专项资金运作规范 |
| ||
3、无医疗事故发生 |
| ||
4、设有兼职秘书,负责联络及资料整理、查询等工作 |
| ||
学科带头人情况 (15) | 1、具有研究生学历、本科、专科学历分别得5、3、1分; |
| |
2、具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职称分别得5、3分; |
| ||
3、硕士生导师 |
| ||
4、在省级学会任委员得5分;在市级学会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分别得5、3、1分;(以最高分计,不重复计分) |
| ||
医德医风 (10) |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改善服务态度,廉洁行医,无收“红包”、拿回扣、开单提成等现象,无服务投诉; |
| |
人才建设(25) | 整体素质 (15) | 1、结构合理,高、中、初级职称人员比例匀称(1: 3.5: 7) |
|
2、有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
| ||
3、年龄分布适中,有40岁以下副高级职称人员 |
| ||
人才培养(10) | 1、有市级名医或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得5分、名医培养对象得2分 |
| |
2、科室技术骨干每年外出进修培训(要求专业对口,培训时间3个月以上) |
| ||
学术水平(60) | 成果申报(5) | 经查新通过,申报立项者每项得5分 |
|
成果立项(10) | 科技局、卫生局立项(每项)分别为10、5分 |
| |
成果鉴定(10) | 通过鉴定(每项)达国际水平、国内领先、国内先进分别为10、8、5分 |
| |
成果奖励(10) | 获省科技进步(含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市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奖每项分别得10、8、5分 |
| |
论文 (10) | 本学科人员首位在国内核心期刊或国外有影响的专业期刊上正式发表论文且论文字数在3000字以上,发表1篇,得10分;1500——3000字得5分;被SCI收录者: 1篇影响因子×2分;在国家级一般刊物发表论文3000字以上得5分,1500——3000字得3分 |
| |
专著、专利 (5) | 出版一本有较大学术影响的专著20万字以上主编得5分、20万字以下得3-2分。副主编依次减1分,编委依次减2分;每获得一项国家专利首位得5分,第二位依次减1分 |
| |
学术亚博网页版 (10) | 主办省、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分别得10、5分/次,在学术会议上做专题报告的分别得5、3分/次 |
| |
技术水平(60) | 专业水平(20) | 年度内开展本专业新技术、新项目3项以上并推广应用 |
|
经济效益(10) | 年平均病床使用率≥90%,门诊人次每年增长5%以上 |
| |
认可度(10) | 省级特色专科、重点专业10分;市级首批重点学科5分 |
| |
学科优势(20) | 学科专业特色优势明显,在市内享有声誉 |
| |
保障条件(10) |
| 科室对涉及学科发展的项目有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举措 |
|
注: 省级特色专科170分以上为合格;市级名科160分以上为合格;
院级重点学科150分以上为合格